制造业的风向变得也太快了,一边是富士康郑州厂区的空厂房里,老鼠在啃堆积如山的iPhone包装盒,一边是昆山立讯精密的车间里,800G光模块正跟下饺子似的往外冒——那可是英伟达超级计算机的核心玩意儿。一个冷得打颤,一个热得发烫,这对比,看的人心里直打鼓。
郭台铭怕是做梦都没想到,当年在他厂里拧螺丝的那个女工,如今能让他整宿整宿睡不着觉。
2021年郭台铭拍着胸脯砸100亿美元去印度建厂,估计那会儿还琢磨着能把在中国的风光再演一遍。结果呢?四年过去了,印度工厂的良品率还在60%上下晃悠,班加罗尔那个新厂,投产才三个月就因为设备运不过来停了两次工。更丢人现眼的是,工人一罢工,富士康就得从台湾派工程师过去哄着,人力成本直接飙涨300%。
2025年一季度富士康印度工厂亏了2.3亿美元,平均每个月烧1.2亿美金,这哪是建厂啊,分明是挖了个无底洞往里填钱。可同一时间,立讯精密光汽车电子业务就赚了137亿。当年郭台铭说“赏饭吃”的那股子傲气,现在听着只剩讽刺了。
再看立讯的王来春,人家办公室里还摆着当年在富士康用的螺丝刀呢。一个潮汕女工,花了27年,把一家做数据线的小破厂,干成了年营收2688亿的巨头。她的招儿其实就三样,但每一样都戳中了要害。
立讯每年砸的研发钱超80亿,连续五年都这数。224G高速铜缆说量产就量产,800G光模块的良品率更是飙到99.9%。再瞅瞅富士康印度工厂,连自动化产线都撑不起来,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。
2020年苹果急着找AirPods代工厂,立讯三天就把产线调试好,良品率从英业达的70%一下提到99.8%。就这“三天奇迹”,让库克都亲自跑到昆山工厂点赞。
当富士康还在为iPhone订单抢得头破血流的时候,立讯早就盯上了汽车电子。收购德国莱尼集团后,汽车业务收入五年翻了五倍,2025年一季度增速超50%。特斯拉Cybertruck的中控模块、宝马i7的智能座舱,都带着立讯的印记。
苹果那边的态度也越来越明显。库克桌上摆着的报告,一边是富士康印度工厂iPhone 17量产又推迟,良品率还不到70%;另一边是立讯的800G光模块样品,质量比行业标准好出一大截。
2025年一季度,立讯从苹果拿的订单占了72%,富士康只剩28%。更要命的是,立讯连富士康的老本行,iPhone组装业务都开始抢了。2024年收购纬创昆山工厂后,已经开始试产iPhone 16,预计2026年产能能到3000万台。
这两家的境遇,其实就是中国制造业变天的缩影。富士康郑州厂区还有10万工人,人均产值却只有立讯昆山工厂的1/3;立讯24万员工里,技术人员占15%还多,富士康连5%都不到;立讯的汽车电子业务都进了博世、宝马的供应链,富士康还在为苹果的订单苦苦哀求。
说到底,制造业早就不是以前那套玩法了。你觉得,未来是靠耍小聪明、吃老本混日子能行,还是凭真技术、敢闯敢拼才能站稳脚跟?
炒股配资最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