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县城餐饮业老板们的朋友圈,简直是“人间疾苦”大赏!曾经在酒桌上挥斥方遒的酒店大佬,如今集体转型成了“emo段子手”。李姐,守着当地响当当的三星级酒店,以前朋友圈天天晒满座的宴会厅、旋转的转盘,现在倒好,成了“卖惨博主”,三天两头在业主群里哀嚎:“再这么下去,我这酒店得改成煎饼果子摊,我亲自摊饼还能省个人工费!”
这场餐饮界的“寒潮”,源头还得从禁酒令升级说起。国家重提过紧日子,修订后的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”条例,直接给公务接待的烟酒业务戴上了“紧箍咒”。地方执行起来更是“卷”出天际——有的单位食堂连酒酿圆子都成了“违禁品”,生怕那点发酵产生的酒精被误会成顶风作案;还有的地方更绝,三人以上聚餐就得提前三天报备,菜品清单、座位表、甚至预计用餐时长,都得像写论文一样详细,吃顿饭比申请项目还麻烦!
我有个在县招商局的同学大刘,以前可是酒店的“VIP黄金客户”,三天两头组局宴请。现在陪客商吃饭,紧张得跟拍谍战片似的。一进酒店就专挑监控死角坐,点菜时压低声音反复叮嘱服务员:“千万别上酒!一滴都别上!要是端上来,我当场表演生吞酒瓶给你看!”结账时更是百米冲刺抢着扫码,就怕开发票的画面被截图举报,活生生把商务宴请吃出了“地下党接头”的紧张感。
说真的,县城酒店的生意经,和大城市完全是两套逻辑。人家一线城市的酒店,靠着游客、商务客群,东边不亮西边亮,客人能从大堂排到马路牙子。但县城酒店,妥妥的是“体制内经济产物”——升学宴看着热闹,背后少不了公职人员随礼捧场;招商宴、调研宴就更不用说了,一场活动下来,能养活酒店小半年。直白点说,体制内的人就是县城酒店的“财神爷”,没了他们,酒店老板都得抱着账本哭晕在厕所。
就拿我老家县城举例,前几年县医院评三甲,专家组来考察一周,从住宿到宴请全在同一家酒店“一条龙服务”。那七天,酒店光是酒水销售额,就抵得上普通家庭五年的收入。再加上逢年过节的单位聚餐,一场宴会的流水,顶小餐馆半年的营收。酒店老板私下算完账都感慨:“体制内来消费,哪里是吃饭,分明是给我们发年终奖!”
今年年初,体制内涨工资的消息传来,县城酒店喜迎“回光返照”。李姐的酒店春节期间翻台率直接翻倍,忙得她连夜扩招10个服务员,还盘算着今年要大干一场。结果禁酒令一落地,预订单像退潮一样,“唰”地一下全没了。新招来的服务员还没转正,就只能拿着遣散费另谋出路,李姐心疼得直拍大腿:“早知道,当初就该用那十个人的工资,给各路神仙都捐个功德箱!”
酒店生意垮了,可不是一家的事,整个产业链都跟着“遭殃”。开食材批发部的老王,以前库房里酒各种名酒堆成小山,现在成了“白酒博物馆”。他无奈自嘲:“这些高档酒再放几年,都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!”转行卖散装白酒也没人买,他气得直跺脚:“散装酒价格比自来水还便宜,结果还是卖不动,我还不如改卖凉白开!”
酒水经销商更惨,以前开着货车跑酒店、跑单位,现在天天蹲在库房拍短视频,对着镜头吆喝:“家人们!库存积压,茅台五折甩卖,买酒送开瓶器!”结果评论区全是调侃:“现在谁还敢买茅台?留着过年送礼,怕是要绝交!”
就连给酒店做鲜花布置的婚庆公司也跟着倒霉。以前婚宴扎堆时,每天要插几百束花;现在订单锐减,老板只好带着员工去菜市场摆摊卖花,还美其名曰“体验生活”。更别提那些给酒店供应餐具、纸巾、清洁用品的小厂商,订单量直接腰斩,有的工厂车间都快长出蜘蛛网了。从高档酒楼到街边小吃摊,从酒水经销商到鲜花供应商,整个链条上的商家都在寒风中“瑟瑟发抖”。
其实吧,咱心里都清楚,禁酒令本身绝对是件好事。以前公务接待讲排场,一瓶酒钱够普通家庭吃半年,浪费严重不说,还容易滋生腐败。现在好了,公职人员不用在酒桌上“拼命”,下班能按时回家吃饭,老百姓也少了“酒桌办事”的怨气。但政策落地时,确实出现了“误伤”。有些地方搞“一刀切”,搞得人人自危——公务员朋友聚餐不敢去,怕被举报;企业商务宴请不敢办,怕被盯上;就连老百姓自家办酒席,都得小心翼翼,生怕规模太大惹麻烦。这种矫枉过正,直接把县城消费市场干到“躺平”。
不过最近终于等来了好消息!上头已经注意到执行中的问题,明确要纠偏整改,叫停那些过度管控的做法。不少地方已经开始调整政策,比如允许企业在合规范围内开展商务宴请,放宽民间宴席的报备标准。这对县城餐饮人来说,就像久旱逢甘霖!
李姐已经摩拳擦掌开始行动了。她打算把酒店二楼改造成“商务轻食空间”,主打健康餐、工作简餐,专门吸引企业白领和自由职业者;还准备和本地网红合作,推出“探店打卡套餐”,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引流。她说:“政策松绑是个机会,再不折腾,真要被市场淘汰了!”
酒水经销商老张也看到了希望,他开始转型做“定制口粮酒”——去掉华丽包装,主打平价、实惠,专门给企业做活动用酒,给老百姓办酒席供货。他信心满满:“只要市场活起来,咱们这些小商家总能找到出路!”
这场由禁酒令引发的“餐饮地震”,看似截断了县城原有的产业链条,实则倒逼整个行业洗牌。当“体制内经济”不再是唯一支柱,反而逼着商家去挖掘大众消费潜力。从长远看,这或许是县城经济转型的契机——不再依赖单一客群,而是培育多元化的消费市场。
未来的县城餐饮业,会是“凤凰涅槃”,还是继续在困境中挣扎?我们不妨拭目以待。说不定哪天,县城酒店老板们的朋友圈又能热闹起来,不过这次,晒的不再是“惨兮兮”的经营状况,而是爆满的大堂、长长的排队人群!
对此,您有什么感想?敬请点赞、收藏、转发,并与我交流呵!
(素材来源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)
炒股配资最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